企业实践典型案例--关于“呼和浩特市特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教师企业实践典型案例

一、教师企业实践的背景

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形式。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对教师企业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针对要求已制定了多样化的措施来促进教师企业实践。

2022年暑假,在学院的安排下,食品专业教师张开屏、王凤梅前往校企合作企业呼和浩特市特牛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暑期企业实践。呼和浩特市特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0.00万元,是集农畜产品养殖、收购、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以内蒙古草原特色肉类食品为主的中型民营企业。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牛肉干、牛板筋、炒米系列产品,其中“包日查”牛肉干为企业主打产品,年生产能力达1500吨。

二、教师企业实践的收获

(一)收集了教学素材,丰富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表现为对事物抽象思维的能力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工程问题分析的兴趣不高,厌倦知识的满堂灌输,喜欢观看食品加工实践操作的视频和动画。教师通过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搜集到大量的工艺视频、图片、流程、操作规程等资料,可以丰富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

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学习,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了企业生产一线各方面的真实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了解了该企业各方面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教师到特牛食品企业锻炼,分别去了研发部门、检验部门、生产部门三大部门,每到一个部门都要跟随一线人员进行动手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使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显著提升,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指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和实践开发能力,为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实用的依据,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激励了专业课教师的科研热情

呼和浩特市特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内蒙古草原特色肉类食品生产为主的中型民营企业。企业实践教师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科研成果中试生产及其转化、员工业务培训等。在研发与服务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不断得到强化。

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可以为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和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提供良好的思路及素材。教师在将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应用成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较多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可以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及其地区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从而大大激发了教师和企业研发人员的科研热情。

三、体会与思考

两个月的企业实践很快结束了,结合“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情况”根据我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作实际,我觉得可以提出如下“教师+”组合模式,解决教师企业实践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 + 学生”组合模式

“教师+学生”组合模式是指实践教师参加企业社会实践的同时,带领5-10名学生共同参与实践锻炼或企业项目服务。目前部分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工作经验少、管理难度大,同时由于短期实习的性质企业不愿意投入资源与人力去培养,而通过“教师+学生”这种实践模式,学生的管理、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由实践教师负责,企业无需投入过多的资源与人力就可以获得有效的劳动力,从而激发企业接纳教师实践的积极性。

(二)“教师 + 设备”组合模式

“教师 + 设备”组合模式是指实践教师携带学校设备到企业去开展生产或研发、检测活动等。实践教师根据实践企业需求,利用学校先进的设备来填补企业研发、检测方面设备的紧缺或不足,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校设备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教师与实践企业的融合度,接触到企业的前沿技术。此外企业在接受实践教师的同时,不仅可以拥有技术娴熟的生产、研发人员,还可以大大减少生产、研发的成本。

(三)“教师 + 项目”组合模式

“教师 + 项目”组合模式是指实践教师携带自身的科研项目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与实践。实践教师以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科研项目或者专利为基础,找准中小微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的痛点,双方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团队,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学校给予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企业能通过实践教师的科研项目、专利等获取一定的回报,还能盘活实践教师的科研成果,实现了资源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