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时间:2021-02-25    浏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面向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机构、社会组织机构等行业,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人事业务代理、职业介绍等工作,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及培养目标,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育人理念,确定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三大课程领域。

专业基础课: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经济法、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税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

专业拓展课:人力资源综合实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学、员工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企业战略规划等。

三、专业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活

专业设立一主线、两导师、三强化和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主线:以培养“能在企业第一线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

两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

三强化:强化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养。

专业教学环节侧重信息化建设,强化专业知识的开发。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已建成网络教学。自2018年起,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参与全国30多所高职院校联合申报的教育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将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引入日常教学,成效显著。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努力挖掘竞赛素质要求与专业教学的契合点,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四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实训基地结合、教学与工作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由人力资源部、模拟法庭和研讨分析实训室构成。实训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沙盘演练、人才测评、模拟仲裁等形式进行,实现专业教学情景化、真实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混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校外实训合作包括课程实训、教学交流与推荐就业等环节。课程实训与呼市赛罕区、新城区和回民区街道办事处进行合作,结合单位工作需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入户调查、信息统计、社会保险办理等实践,结合工作效果给予教学评价与考核。教学交流聘请合作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训指导、专业课程教学。推荐就业则充分调动内蒙古人力资源经理协会、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等企业资源,为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机会。

此外,专业也在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试点的申报,将企业技能要求进一步融入专业教学,引领提升“理实一体、课证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

 

 

2.学生应用能力强

为提升自我管理和专业应用能力,成立了学院第一支专业实践性社团——人力资源协会。协会先后举办模拟招聘、主持人大赛、就业宣讲、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活动,并协助校外企业招聘会布展,取得良好反响。

 

同时,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领域也百花齐放,硕果累累。近年来取得国家级奖项有: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6项,三等奖2项。在2018年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特等奖,在2019年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金奖、国赛铜奖。

 

 

 

3.教师队伍结构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8名,均为硕士学位或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包括在读博士1人);其中副教授2名、院级优秀教师3名、院级教坛新秀2人、院级精品课程主持人2名、创业导师5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3% 。多名教师在行业协会担任理事,企业兼任管理顾问、心理咨询师和培训师等,反响良好。

现有校外实训兼职教师3名,均为企业人事主管及以上岗位,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四、升学就业

1.专升本

与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套学院和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等高校开展“专升本”教育,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开展现代远程网络本科教育,为学生提供多种升学模式,满足学生学历提升需求。近几年专升本比例呈上升趋势,2019年报考率达到30%,录取率达到96%。

2.就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人员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档案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代理、人才测评、猎头寻访等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以及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企业文化建设等人事或行政管理相关工作。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0%以上。